二战初期德军势如破竹,为何投降时士兵要伪装逃难?
二战刚开始时,德军凭借闪电战横扫欧洲,所向披靡,甚至一度逼近莫斯科。然而到了战争后期,局势急转直下,苏联军队展开猛烈反攻,德军节节败退。最终,德国不得不选择投降。但令人不解的是,许多德军士兵在投降时却试图乔装成平民混入逃难队伍,这是为什么呢?
1945年5月:德军溃败,希特勒自尽
1945年5月,二战已接近尾声,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军此时已溃不成军。苏军怀着复仇的意志,一路推进至柏林,誓要彻底击败德国。面对无法挽回的败局,德军最终选择投降。与此同时,德国元首希特勒在绝望中与情人一同自尽,许多高级军官也纷纷选择自杀,以逃避战败的耻辱。其中,臭名昭著的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在自杀前,甚至让自己的妻子给孩子们喂下毒药,全家共赴黄泉。
据传,希特勒在临死前下令,要求德军向西线盟军投降,而非向苏军投降。这一命令导致德军士气彻底崩溃,士兵们失去战斗意志,纷纷缴械投降,整个军队几乎丧失了抵抗能力。
展开剩余68%德军投降:高层决策与士兵命运
希特勒死后,接替他的是海军司令邓尼茨。面对残局,邓尼茨深知继续抵抗毫无意义,于是顺水推舟,加速投降进程。在西方国家看来,投降并非耻辱,许多盟军指挥官甚至认为德国士兵已经尽力,无需再为无望的战争送命。因此,德军各级指挥官在得知希特勒死讯后,纷纷下令停止抵抗,向盟军投降。
然而,苏军的处理方式却截然不同。他们在占领区设立检查站,将投降的德军士兵集中起来,收缴武器,并分批送入战俘营。即便有少数德军试图绕开检查站逃跑,但缺乏补给和隐蔽手段的他们,很快就会被巡逻队发现并逮捕。
柏林废墟:士兵的绝望与投降的选择
由于德国在战争中侵略多国,盟军的空袭报复使柏林几乎沦为废墟。城市中的房屋倒塌,粮食被洗劫一空,即便有钱也难以换取食物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德军士兵的生存条件极其恶劣,许多人认为与其在饥饿和恐惧中挣扎,不如投降以求一线生机。
此外,军令如山,当希特勒下达投降命令后,任何继续抵抗的士兵都会被视作叛军。因此,德军士兵选择服从命令,集体投降。而那些试图逃跑的士兵,往往因体型和年龄特征明显,难以在平民中隐藏。再加上盟军在各处设立检查站,逃兵一旦被发现,几乎难逃被俘的命运。
投降后的命运:盟军与苏军的区别
值得一提的是,投降后的德军士兵命运因投降对象不同而有所差异。在西线向盟军投降的德军士兵,通常会被短暂关押,甚至仅被拘留30多天后就被释放,前提是他们的家乡已被盟军占领。这一政策促使许多德军士兵主动投降,以换取回家的机会。
相比之下,如果士兵选择混入平民逃亡,不仅会被盟军追捕,还可能被本国军队视为逃兵,一旦被抓,将面临严厉的军法处置,甚至被当场枪决。因此,对大多数德军士兵来说,投降反而是更安全的选择。
发布于:天津市仁信配资-宁波股票配资网-按天配资交易-港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