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风水龙脉”这一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,早在古代,几乎每个人都希望为自己的先祖或自己寻找一块风水宝地,不仅希望死后能安葬于此,庇佑子孙,还希望能借此地的庇护带来福运。然而,想要找到一块完美的风水宝地,往往需要天时地利的机缘,更需要一位高明的风水大师的指点。能够具备这两者的幸运儿,终究是极其少数的。那么,今天我们便来探讨一下“大清龙脉”的兴衰历史。
据传,努尔哈赤在早年得到了风水高人的指引,前往寻找一座拥有十二个山峰的大山。之后,他还在山顶上寻找一棵粗壮的大榆树,准备将父亲葬于树下。这棵大榆树被认为是风水龙脉的“龙角”,而这座山则成了这条龙的脊背。山下的松花江、鸭绿江等江河,被视作龙脉的血脉。按照风水大师的说法,这片地方正是没有被明朝国师发现的悬龙之地,而这片土地正是今天的长白山。几年的时间过去,努尔哈赤统一了关外,掌控了东北的大小势力,并对当时风雨飘摇的明朝虎视眈眈。他甚至颁布了“七大血诏”,与明朝彻底断绝关系。1644年,努尔哈赤的继承者一举推翻了明朝,建立了清朝。自此以后,清朝建立者更是将长白山列为禁地,严禁外人踏足。
展开剩余67%在明朝,天启皇帝朱由校并未展现出强大的政治能力,他的兴趣几乎都集中在木工技艺上,面对后金的崛起,他显得无可奈何。为了削弱后金的势力,朱由校曾想出一个自认为巧妙的办法,那便是去挖掘努尔哈赤的祖坟,这段历史被称为“天启掘坟”。
朱由校听信了风水师的建议,认为努尔哈赤的崛起与女真族的“龙脉”息息相关,龙气未断。他便指派人多次前往九龙山进行掘墓破坏。从墓地的地面到地下,从墓室的内部到外部,努尔哈赤的祖坟几乎被彻底摧毁。砸毁了地面建筑之后,工人们还深入到地下挖开陵墓的地宫,并用石柱、栏杆和散乱的石块将墓室封堵。为了断绝女真族的“龙气”,他还在金太祖睿陵所在的“龙头”位置动工,将其龙头砍去一块,甚至在龙头的咽喉部挖出了一个大洞。尽管如此,朱由校依然担心未能完全切断龙脉,于是便在各大陵墓的上方修建了关帝庙,借以镇压女真族的“龙气”。然而,历史的车轮并未停顿,朱由校的种种举措并未能改变明朝的衰败,也未能遏制清朝的兴起。
当清朝顺治帝入关后,直到道光帝时期,几乎所有清朝皇帝都不曾忘记祖先的风水。康熙帝到道光帝在内的150多年间,共有四位皇帝前往永陵祭祖,表达对先祖的敬仰与祀奉。为保护这片被视作“龙脉”的土地,清廷甚至将龙脉的保护范围扩展至今辽宁省的几乎全部地域。
为了防止龙脉遭到侵犯,清朝政府在关外修建了一条长达1500多公里的柳条边墙。与长城不同,这道“柳条边”并非通过筑墙的方式构建,而是通过挖掘壕沟来保护。壕沟的宽度为八尺,深度也是八尺,沟中的泥土被用来堆成高三尺的土堆。在土堆上,每隔五尺便栽植三棵柳树,柳树之间用绳索连接,形成一条独特的柳树“墙”。史称“柳条边”。在柳条边内,清朝政府派遣重兵驻守,禁止任何大规模的开发和生产。
总结起来,关于“龙脉”的说法,康熙帝曾直言不讳地揭示其中的真谛:“从来国运的兴衰,取决于君主德行的好坏。上天对国运的庇佑,唯有德行才是决定性因素。有德者昌,无德者亡,与山陵风水并无必然关系。”诚然,一个朝代的衰败与风水有一定的关系,但最直接的因素依然是百姓的安宁与统治者的政治远见。
发布于:天津市仁信配资-宁波股票配资网-按天配资交易-港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